民生痛點,就是改革重點。縱觀業已取得很大進展的醫療保障體系改革,無論是醫療保障全覆蓋、全國聯網和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,還是36種高價剛需藥納入醫保,無不循著這一民生邏輯穩步前行。只有真正觸摸到民生痛點,改革之箭才能真正瞄準靶心。
在“部長通道”,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介紹,預計今年9月份完成2019年醫保目錄調整工作,更多救命好藥將納入醫保。醫療保障體系改革再一次鎖定了靶向,聚焦民生“痛點”。
藥是用來治病的,可是一些救命好藥,患者卻無力付錢。對于一些重特大疾病,比如惡性腫瘤以及慢性病患者來說,雖然有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,但因為很多介入治療的藥物并沒有在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上,屬于不能報銷只能自費的藥物;一些療效確切、擁有獨家專利的特效藥也基本上都是自費藥,這部分藥物的價格是很多家庭所負擔不起的。民間對此的改革呼聲不小。
改革之事皆涉民生,改革重點也應聚焦民生“痛點”,群眾關心什么,改革就關注什么;民生“痛”在哪里,就要在哪里精準手術。民生“痛點”背后,都是改革的難點和重點,是需要啃下的“硬骨頭”,唯有瞄準民生痛點,通過深化改革,蹚過一個個“深水區”,才能打贏一個個“民生攻堅戰”。
民生“痛點”就是改革的基準點。改革以民生“痛點”為重點,即是改革穩步推進的價值取向,也是一項重要的改革方法論。